2017-09-04

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融合之实践探究

   新课程改革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新的教材,更有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新课程带来的这些变革中最为广大教师接受、使用最多、普及最快的就是以计算机多媒体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下面,结合本人在参与各种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优质课评比中观摩到的一些比较好的做法进行总结和探究。

  一、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极大地丰富教学容量,增加教学设计的整体性,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新课程强调小学各学科知识的联系与综合性,淡化学科知识的单一性,这一点在新的教材中比较突出地表现在许多地方。新教材中新增的一些新的内容就是其他学科知识的联系和综合。如《方向》,这节课的内容实际上是自然课的内容,把它放在数学中学,就是将生活中的“方向”与数学中的“方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即将生活中的“东、南、西、北”与数学中的“上、下、左、右”联系在一起。

  教学一开始,老师提问:生活中我们是用什么方法辨认方向,又能辨认什么方向?待会我请同学们上网来学习好吗?接着演示预先准备的课件。课件共有三个模块:“东南西北”、“想想做做”、“寻路探宝”。首先指导学生进入“东南西北”模块学习。在这一模块中,设计了六项内容:“太阳升落”、“指南针”、“北斗星”、“树的年轮”、“树叶的秘密”,由学生选择其中一项或多项进行学习。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初步掌握了生活中的“方向”和数学中的“方向”的联系和区别,学会简单辨认方向。接着进入“想想做做”模块,这个模块设计了“填方块板”、“去敬老院”、“看地图认方向”、“设计动物园”大量有趣的练习,对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强化。最后进入“寻路探宝”游戏模块,对学生的生活趣味与教材趣味进行整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节课是在网络环境中进行的,从教学的引入到学生的自主学习,再到各种类似的练习,那么大容量的教学任务,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孩子来说,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是无法完成的。课堂上,除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模拟演示、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网络教学中的人机互动这些新的教学方法的运用使老师成了学习的主导,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体。这节课的优势还体现在教学整体性强,既像自然课又像数学课,还像品德课,给人的感觉是错落有致、浑然一体。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改变了,学生在看、听、想、做、玩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如果没有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是很难想象的。新课改中指出教材的概念向教学资源概念的转变,在这一节网络课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准确地找到了结合点。通过网络技术,帮助我们把不同媒体、不同信息的教学内容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将不同媒体的资料组成一个整体,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创建了一个理想的数字化环境。

  二、多媒体加强了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自主探索能力、估测能力的培养

  多媒体有一种老师们特别喜欢的功能——实物投影,它能呈现事实和过程,创设情景,解释有所不同,设疑思辨,示范,生成资源。

  新课程注重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操作、探索和估测能力。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学生在课堂学习获得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得学习的方法,端正学习的态度,受到各种思想的熏陶,特别是学生的操作、探索和估测能力的提高更是离不开教师的培养。教师通过多媒体实物投影在教学中的科学运用,可以收到良好效果。

  比如三年级《认识几分之一》课中,要求学生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折一折,表示出1/4。教师先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各小组成员在一起讨论研究后提供出了12种方法,通过展示台的展示,多样的折法和涂法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在学习别人方法的同时找到认同点,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在真正意义上理解了只要是把长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任意一份都是这张纸的1/4。

  在《圆的认识》一课中,老师请学生用圆规画直径是4厘米的圆,要求学生诚信承诺在画的过程中不用橡皮。老师收集学生的作品,用展台一一展示,请同学们边欣赏边想:我们是怎么画圆的?结果出现了有圆的、有不圆的、有大圆、有小圆。老师借机询问:“画圆要注意什么呢?”经过交流,理解了我们祖先的:“圆,一中同长也。”

  对于学生画出的“不圆”、“大圆”、“小圆”的资源化运用科学恰当:有画法上的启迪,特征上的彰显,也有情感上的善意。学生做错一般都不是“粗心”,往往是因为感知、技能和思维的缺陷。恩格斯说:“最好的学习是从差错中学习!”差错资源化,那种意境真有“留得残荷听雨声”的美妙。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实质和落脚点就是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构建新型的、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主导-主体”型教学结构。与新课改的理念是一脉相承的。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资源、信息技术方法等和课程有机整合,增强学习效果,达成教学目标,从仅仅把信息技术作为知识的呈现工具、教学的辅助工具提升到学生情景探究和发现学习工具、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师生交流协作工具、评测工具、学生自主探究的数字化环境的构建工具等,从课程目标出发,将信息技术真正地融入教学结构中去,达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深层次整合,还需要我们广大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实践。

产品订购热线

010-51661846

Copyright © 北京奥龙飞腾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柳树富海中心2号楼408    网址:www.aolongsof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