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9-15

刘学涛:缩小教育信息化“不平衡”的探索

    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实现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可以促进教育 资源合理配置,可以构建新型教育模式,促使教育创新,实现教育公平。众所周知,在教育信息资源的占用上,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重点学校信息资源的占用上, 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重点学校与薄弱学校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与不平衡。

一、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平衡的现状

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进程中,存在着一种现象,即同属一个经济区,地理位置邻近,经济条件相似的两个或几个县,但其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水平并不平衡,存 在明显差异,甚至于个别经济条件薄弱的地区教育信息化工作情况好于经济条件相对好的地区,正是这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为的因素,形成了区域间信息化发展水 平的不平衡性。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需要转变教育观念,需要各级领导的重视,同时离不开教育职能部门的推动,作为担负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职能部门,县级电教中心 本身就有许多需要加强和改进的地方。有的县级电教中心机构不健全,专业人员比例太低,基本专业设施设备短缺,有的对上级教育或电教部门部署的工作,被动应 付缺乏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有的对教育和基层学校管理能力和服务质量较差,导致信息化工作推进力度弱,形不成整体合力,造成县级电教中心间工作上的不平 衡。教育信息化工作开展的好坏关键在基层学校,随着江苏省“校校通”工程的全面实施完成,广大中小学校信息化的硬件设备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在许多农村学 校由于教师和计算机专业人员信息化素养不高,计算机网络设备并没有很好地发挥使用效益,存在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不平衡。而学校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不高,也 直接表现在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共享上严重不足,造成城乡间学校在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应用和整合提升上存在不平衡现象。

二、缩小教育信息化不平衡的做法

(一)转变教育观念,用好收费政策,缩小区域间信息化发展水平的差距

在各县(市、区)区域间信息化发展水平的不平衡中,我们通过对具体情况的分析,认为有许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为的因素,这一不平衡现象的出现关键在人,在于人的教育观念的转变,在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于各级领导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视程度。

鉴于此,我们一方面通过各种渠道,想方设法进行广泛宣传。如充分利用多种媒体包括教育网络进行全方位宣传,组织教育信息化论坛、先进典型现场观摩、 专业操作技能培训,强化督导评估中教育信息化相关内容等,努力形成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浓厚氛围,促使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转变教育观念,逐步 形成现代教育理念,真正将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视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并让其充分感受到教育信息化对教育管理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我们充分用足用 好各项收费政策。为弥补教育信息化资金投入上的不足,我市根据江苏省教育、物价等部门出台的相关收费政策,先后下发了中小学电教教材代办费和中小学英语录 音教材费以及信息技术费等收费文件,各中小学校可以收费征订与现代文字教材配套的由省电教馆统一下发目录的电教教材和教学软件,这样极大地缓解广大中小学 校教学软件和资源投入上的不足。我市教育局还积极争取物价部门的支持同意,出台收取中小学计算机上机服务费的文件,允许有条件的学校利用节假日和课余时间 为学生提供有偿计算机培训服务,所收费用专款用于学校计算机网络硬件设施设备的配置和正常维护管理,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我们同时还 要求各地和各中小学校要把教育信息化作为投入的重点之一,放在优先教育的位置。

我们在工作中积极主动,抓住机遇,归口管理,规范运作,通过这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和努力,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区域间信息化发展水平的不平衡,促进了教育信息化向前推进。

(二)坚持年度工作检查评估,缩小县级电教中心之间工作上的不平衡

近年来,教育信息化发展迅猛,作为担负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职能部门,县级电教中心应如何加强自身建设,发挥规划管理指导协调作用,如何更好地贯彻执行上级教育、电教部门的工作要求,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对县级电教中心进行年度工作检查评估,不失为一种有效办法。

1.抓好接受检查与主动参与的结合,充分调动县级电教中心参与评估的热情和积极性。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向前推进,以及各县(市、区)电教中心实际状况的改变,我们要求各县(市、区)电教中心在接受年度工作检查评估的同时,主动参与评 估标准的调整完善,提出各自的修订意见和建议。评估标准在内容上除了必要的机构队伍、设施设备等基本条件外,我们更强化工作上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强调工作 上的开拓创新,看起点比进步。为鼓励各县(市、区)电教中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我们在评估标准中增加了“特色工作”内容,有的地方综合实力并不强,但由于能抓特色开展工作,同样可以取得较好成绩。这样使检查评估的内容更具有可行性和 可操作性,许多工作目标和要求,通过各县(市、区)电教中心自身努力是可以或者逐步可以实现的。

在年度工作检查评估中,我们改变过去往往由上级部门人员为主组成检查组的状况,而改为由各县(市、区)电教中心为主组成检查组。这样各县(市、区) 电教中心兼有两种角色,既是年度评估的被查对象,又是年度评估的检查成员。为避免相互检查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在评估过程中,我们采取分组交叉循环进行的 检查方式,方便相互间的交流沟通,易于取长补短,学习提高,又避免相互直接面对面检查可能带来的不便。

2.抓好过程检查和年度评估的结合,使常抓不懈成为电教中心自加压力的内在要求。

对县级电教中心年度工作检查评估,在每年年底进行,这可以某种程度上反映县级电教中心一年来的工作结果,但往往并不能全面真实客观地反映全年整体工作情况,这就需要我们注重抓好过程检查与年度评估的结合。

首先,我们重视书面汇报材料与现有软件设备及原始资料的交相印证,增强评估的可信度。每次检查前,我们要求县(市、区)电教中心按评估标准逐项准备 书面材料,并能提供完整反映一年来工作状态和过程的相关原始资料,包括各类通知文件、记录凭证、电脑资料资源等。检查组成员根据汇报材料对照相关原始资料 分项逐一进行查对,增强了检查的严密性和评估的可信度。其次,我们努力增强工作的透明度,尽量真实反映本年度工作的实际过程。我们适时汇总公布各县(市、 区)一年来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类活动的进展情况和统计结果,包括参加国家、省、市电教部门组织的各项比赛获得的奖次,参加专业培训的人次,征订电教教材数, 所属学校接入教育城域网的用户数,以及要求上传的网上教育新闻和优质教学资源数等。这样既可以客观反映各县(市、区)年度工作过程中的相关情况,又可以使 各地充分了解面上工作的进展,以及自身所处的位置和层次,看到差距和不足,从而找到努力的目标。与此同时,我们感到县级电教中心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如何, 面向基层学校的信息化工作组织开展怎样,光靠对各县(市、区)电教中心的检查是不够全面的。于是我们将随机检查几所学校作为检查评估的一项内容,全面了解 学校贯彻落实上级教育、电教部门有关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相关工作要求,检查学校信息化工作开展的情况和取得的成效。

多年来在对县级电教中心年度工作检查评估中,我们认识到,检查评估只是手段,并不是目的。每年此项工作一结束,我们就搞好面上总结,重视正面引导, 根据具体情况,对不同层次的县(市、区)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于优秀电教中心进行表彰奖励,充分调动积极因素。通过对县级电教中心年度工作检查评估,将 省、市电教部门部署的工作任务纳入到年度工作检查评估之中,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活动效果,同时也促进了各县(市、区)电教中心的自身建设,提高了其管 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更增强了市、县电教部门的凝聚力和影响力,起到了相互交流学习,共同促进提高的作用。

(三)强化教师、专业人员培训和开展各类活动,缩小学校间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不平衡

1.扎实做好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和电教专业人员操作技能的培训和提高。为了缩小学校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水平的不平衡,必须重视和加强信息化 教师和专业人员队伍建设。我们一方面根据国家、省、市教育部门统一部署和要求,做好在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考核工作,通过集中面授与自主学习,网上授课 与实践提高,提高广大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和操作技能,为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打下基础。另一方面我们要求各级电教部门、学校利用 假日特别是暑期举办计算机网络管理、网页制作、各类专业软件等操作应用培训班,努力培养一批信息技术专业人员队伍,为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有效维护和正常运行 提供保证。

2.围绕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组织开展各类活动,促进各学校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主要在广大学校,而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提高则需 要通过组织开展各类活动进行促进。近些年来我们组织了面向学校开展的“十佳教育网站”评选活动,学校经网上申请参加评选,通过网上公众投票,专家在线浏览 评审,根据综合得分,评出“十佳教育网站”;我们创建“校园绿色网吧”,正确引导中小学生文明上网,合理用网,积极发挥网络的正面作用,抵御其消极负面影 响。我们面向中小学生举办了全市网络作文比赛,学生通过网上传习作参评,激发广大中小学生文学创作的兴趣,提高其网络操作技能和信息素养;我们举办了全市 中小学生英语口语比赛,比赛按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分别进行,分单词水平测试、基础知识测试和口语水平测试三个环节,采用网上答题测试和现场命题即兴演 讲的方式。这样既加强了网络的应用,增强了学生的参与面,又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提高了比赛的质量和效果。我们还举办了全市中小学生电脑制作多项目综 合比赛等。我们面向教师组织了优质教学资源评比、教师论文评比、网络环境下学与教研究活动等。这些工作和活动的开展,缩小了学校间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不平 衡,较好地促进信息技术教育的推广应用。

(四)以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缩小城乡间学校教育信息资源上的不平衡

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实现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可以促进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可以构建新型教育模式,促使教育创新,实现教育公平。众所周知,在教育 信息资源的占用上,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重点学校信息资源的占用上,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重点学校与薄弱学校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与不平衡。

1.构建实现教育信息资源共享的网络环境和管理平台。

目前我们建成了覆盖本区域中小学校的市级教育城域网、县级教育城域网。基于教育城域网搭建了许多管理应用平台,如教师信息管理、学生学籍管理、校舍 档案管理、督导评估信息管理、教师网上培训、学科试卷网上阅卷评分、公文流转等各类管理应用平台,实现网络管理的有效应用。我们还通过建成的教育资源网充 实增加网上共享资源,包括课堂实录、教学课件、专家讲座、教学扩展辅导内容等。我们市及各县(市、区)共用一个资源管理平台,既有利于实现多络的快捷联 通,更有利于市、县相互间协同管理城域网内用户自主上传的优质教学资源,各县(市、区)间可以更好地实现资源的整合和共享。

2.统筹规划,加大优质教育资源研发力度。

教育资源的共建需要统筹规划上下协调。我们一方面做好电教教材征订工作,要求各地、各学校通过省、市、县、学校这一正规渠道,做好与文字教材相配套 的电教教材的征订和使用,既要考虑购置满足学校教学需要的电教教材,也要考虑购置学校城域网内可以共享的网路版应用系统和软件资源,把这项工作作为资源建 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另一方面我们加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自主研发力度,如组织开展教育城域网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活动,要求相关学科的优秀教师每学期要研发与 现行教材配套、体现新教材理念的教学资源,并及时上传教育资源网;举办新课程优质教学资源评比活动;参与拍摄制作中央、省电教部门的电视教学片;做好“送 培到藏”“送培到市、县”培训光盘的拍摄制作工作,定期将本地特级教师、优秀教师送教下乡教学视频录像进行网上播放等。

3.坚持不懈,努力实现教育资源的跨越式提高和可持续发展。

共建优质资源是渐进的逐步提高的过程,是一种积累丰富充实优化的过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教育资源建设要体现素质教育要求,以信息技术为主要表 现手段,突出教育资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因而要注重优质教育资源的动态共建共享,加大资源的高效应用,在应用中提高共建的层次,实现资源的跨越式提高和可 持续发展。

(刘学涛   盐城市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产品订购热线

010-51661846

Copyright © 北京奥龙飞腾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柳树富海中心2号楼408    网址:www.aolongsoft.cn